多种方式接力跑游戏及体能练习
重庆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向宏钊
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游戏方式,使学生掌握接力跑运动技能,达成运用目标,增强体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用多种游戏,创设学习激情,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
教材分析
跑是人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也是三、四年级学生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跑的教材具有发展学生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奔跑能力的健身价值。经常参加跑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敢于竞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育人价值。
在小学水平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自然直线快速跑、多种方式起跑、迎面接力跑、短距离快速跑等内容,初步具备直线跑、快速启动、快速加速等跑的基本能力。水平二跑的内容主要包括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和障碍跑等内容形式,学生快速跑和耐力跑能力得到提高和巩固。水平三阶段的抛的内容以快速跑和耐久跑为主,接力跑和障碍跑为辅,让学生掌握途中跑技术和呼吸方法。
本课教材是水平一、二、三都有的接力跑内容,那么合理分配接力跑内容教学的侧重点就很关键。在处理该教材时,教师把水平一定位于以直线迎面接力形式为主,掌握交接棒方法,初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练习形式多以简单迎面与往返接力方式进行。水平二定位于障碍跑接力形式为主,掌握多种方式交接方法,初步培养团队创新意识,练习形式多以变化交接物和跑动路线方式进行。水平三定位于同向交接形式为主,掌握上挑或下压式交接棒方法,初步培养团队比赛意识,练习形式多以同向接力方式进行。本课多种方式的接力跑突出多种方式,包括顺位跑、蹲起跑、坐姿跑、跑投交替形式,具有与传统接力跑明显不同的创新性,旨在发展快速跑和快速启动的跑的技能,增加练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跑的课上已经建立了简单的有序排队、顺位跑、交接路线等常规,小组能合作完成跑的练习。技能方面学习过自然起跑、站立式起跑,直线跑等内容,知道快速跑的一些要领,会立式传接棒,对跑的游戏充满着高昂兴趣。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敏感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善于模仿。因而对新的跑的形式会去观察、探索、总结。
水平二的学生团队意识正在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学习中的游戏,会让学生增加交流,增加人际交往,体验成功乐趣,总结失败经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接力跑游戏学习,使学生能明确接力方法和游戏规则。
(2)通过多种接力跑游戏练习,使学生能做到左侧跑出,右侧绕障碍往返,交接后从左侧跑回队伍的快速跑接力路线;游戏中能掌握多种交接方式及蹲、坐姿势快速启动跑出。在游戏和体能练习中发展速度和协调、灵敏及支撑力量能力。
(3)游戏中使学生做到有序跑出,遵守交接规则;通过换位、交接、争先等配合方式,培养团结协作意识;通过游戏中的交换小组队员形式,培养人际间交往和正确看待比赛胜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接力路线及快速启动反应
教学难点:多种方式交接配合运用及规则遵守
教学流程
1、开始准备阶段,教师在体育委员集合时,使用最简单言语和手势,鼓励配合好体育委员的集合整队,树立体育委员的威信。本课教学内容是接力跑游戏,那么接力的一些规则如跑出路线、有序跑动巧妙的用“叫号带队跑”游戏渗透,教师评价落实在左侧跑出路线上,为后续接力游戏奠定基础。利用游戏“变形金刚”,巧妙的把高抬腿、仆步压腿、摆臂等跑的专项练习融于其中,在“变形”中做好准备活动热身。游戏依然采取接力形式,与本课内容融合,完成了一种新的交接方式。在游戏中,把技能与体能融合,既提高了快速跑能力,也发展了支撑、平衡、耐力多种体能素质和观察能力。
2、在基本部分,设计了换位接力跑(车轮滚滚游戏)、蹲姿接力跑(滚球穿山洞接力跑游戏)、坐姿接力跑(拾“绣球”接力跑游戏)和组合游戏四个不同的接力游戏。这四个游戏形式各不相同,包含了不同的启动跑姿势,不同的交接方式。跑的动作技能则有站立跑、蹲立跑、坐立跑;接力方式有人体接力、滚球接力、抛球接力多种接力形式,丰富了动作技能的运用,力求掌握多种启动姿势跑和快跑技能,发展速度、灵敏等素质。小学接力跑游戏接力形式变化不多,而基本部分选择的四个接力跑游戏接力方法各不相同,有意识的避免接力游戏常常出现的交接失败而互相埋怨状况,并且以较新颖游戏接力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性。在游戏中通过小组间组员的变换形式,注重人际交往、合作配合等情感态度的培养。
3、在基本部分中还设计了身体素质练习。体育课是以技能动作学习为主,发展学生的体能,因此,体能的储备和发展就尤为重要。本课的体能练习以上肢力量练习为主,其目的是促进上下肢协调发展。而采取音乐提示练习手段,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好时间,减少练习间的停顿。
教学特色
1游戏设计新颖。不同于以往的交接方式,形式多样,技能融合也丰富。
2多种方式交接衔接递进。从准备部分开始就贯穿“交接”概念,做到主题丰富。
3器材、场地简单。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在校外都可以与伙伴、父母方便游戏。
课时计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