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常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孕或癌变风险。主要危害包括贫血、妊娠障碍及恶变可能,需通过妇科检查确诊后采取药物、手术或保守治疗。
1. 异常阴道出血
非经期点滴出血或性交后出血是典型表现,可能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有关。绝经后女性出现出血需警惕恶变风险,建议尽早就诊阴道镜检查。
2. 月经紊乱
子宫内膜息肉会干扰正常内膜脱落,导致经量超过80ml/次或经期超过7天。长期失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 不孕与流产
3cm以上息肉可能阻塞输卵管开口或影响胚胎着床。研究显示不孕患者中15%-32%存在内膜息肉,宫腔镜下切除后妊娠率可提升20%。
4. 癌变风险
绝经后息肉恶变率达3%-5%,尤其伴有糖尿病、肥胖的高危人群。病理类型中腺肌瘤样息肉癌变率较高,需每3-6个月复查超声。
治疗方法:
药物:口服避孕药调节激素,黄体酮胶囊促进内膜脱落,GnRH-a缩小息肉体积。
手术:宫腔镜电切术(<2cm)、刮宫术(多发息肉)、子宫切除术(疑似恶变)。
生活管理:补充铁剂纠正贫血,每日摄入30mg维生素E,避免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食物。
定期妇科检查是预防恶变的关键,未生育女性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超声筛查。40岁以上患者每半年需检测肿瘤标志物CA125,出现水样分泌物或持续腹痛应立即病理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