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ALT)升高通常反映肝细胞损伤,常见原因包括肝炎、脂肪肝、药物或酒精影响,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主要危害为肝脏炎症进展、纤维化甚至肝癌,需结合病因采取抗病毒、戒酒、减重或保肝治疗。
1. 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遗传性肝病如Wilson病或遗传性血色病导致ALT持续升高,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青霉胺驱铜治疗(Wilson病)或定期放血疗法(血色病),同时限制铜/铁摄入。
2. 环境因素影响
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诱因。每日饮酒超过40克乙醇或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对乙酰氨基酚均可损伤肝细胞。解决方案包括立即戒酒、更换肝毒性药物(如改用瑞舒伐他汀替代阿托伐他汀),并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护肝。
3. 生理性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导致ALT升高,尤其常见于腹型肥胖人群。建议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早餐牛油果全麦面包,午餐三文鱼配藜麦,晚餐避免精制碳水。
4. 外伤及手术
肝区撞击或胆道手术可能引发一过性ALT升高,需监测是否持续超过200U/L。必要时行腹部CT排除肝破裂,术后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促进肝细胞修复。
5. 病理性疾病
从轻度到重度依次考虑:
- 慢性乙肝:需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 自身免疫性肝炎: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
- 肝癌:评估手术切除或靶向治疗(仑伐替尼)
ALT值超过正常值5倍(>200U/L)或伴随黄疸、腹水需立即肝病科就诊。日常监测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避免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烹饪彻底杀灭寄生虫。肝脏作为核心代谢器官,其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早期干预可阻断70%的肝硬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