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人饮食需以低渣、易消化、高热量为主,急性期需禁食,恢复期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食物。关键原则是减轻肠道负担,避免加重梗阻。
1. 急性期禁食与静脉营养支持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需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部分性梗阻可尝试少量清流质,如米汤、过滤蔬菜汤,每日总量不超过500ml。静脉营养需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配合钾、钠等电解质调整。
2. 恢复期饮食三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选择水样流质:米油、藕粉、去油肉汤,每2小时进食50-100ml。第二阶段过渡到浓流质:芝麻糊、酸奶、肠内营养粉剂,每日6-8餐。第三阶段尝试低纤维半流质:蒸蛋羹、嫩豆腐、去皮鱼肉泥,用破壁机处理至无颗粒状态。
3. 长期饮食管理要点
选择精细主食如软米饭、低筋面条,蛋白质来源以蒸煮的鸡胸肉、鳕鱼为主。蔬菜需去皮去籽并炖烂,推荐冬瓜、胡萝卜、菠菜嫩叶。水果选择香蕉、苹果泥,避免带皮或高纤维品种。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0g以内,采用橄榄油或亚麻籽油。
肠梗阻患者需建立个体化饮食方案,急性发作后3个月内保持低渣饮食,逐步增加纤维量至每日10-15g。定期复查腹部平片评估肠道通畅度,出现腹胀呕吐需立即回归流质饮食。营养师指导下可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预防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