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治疗需综合药物、饮食调整和医疗干预,核心目标是减少积液、改善肝功能。主要方法包括限钠利尿、补充白蛋白、腹腔穿刺引流,严重者需肝移植。
1. 药物治疗是基础方案。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可促进水分排出,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推荐每周2-3次,每次10g。抗感染治疗适用于自发性腹膜炎,头孢三代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常用疗程7-10天。
2. 饮食管理直接影响疗效。每日钠摄入需控制在2g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蛋白质补充选择易消化的鱼肉、鸡蛋白,每日摄入1.2-1.5g/kg体重。水分限制在1000-1500ml/天,伴有低钠血症时需更严格。
3. 侵入性治疗适用于顽固性腹水。腹腔穿刺放液每次不超过5L,同时输注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能降低门脉压力,适合反复腹水患者。肝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根治手段,五年生存率可达70%。
4. 并发症预防不可忽视。定期监测腹围、体重变化,每周称重2-3次。预防性抗生素如诺氟沙星适用于消化道出血患者。下肢水肿者需抬高患肢,避免皮肤破损感染。
肝硬化腹水治疗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每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腹部超声。戒酒是必须措施,酒精会加速肝功能恶化。适度活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改善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这些可能是肝性脑病或感染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