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指妊娠晚期胎儿在子宫内非头位姿势,主要与子宫空间异常、胎儿活动受限或母体骨盆结构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羊水过多过少、多胎妊娠、子宫畸形或胎盘位置异常。
1. 子宫空间异常
羊水过多时胎儿活动空间过大易导致臀位或横位,羊水过少则限制胎儿转动。多胎妊娠时子宫内拥挤,多个胎儿互相挤压难以调整姿势。子宫肌瘤、纵隔子宫等结构异常也会压缩胎儿活动范围。
2. 胎儿发育因素
早产儿因体积小更易改变体位,巨大儿则因体积大难以回转。某些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胎儿活动能力较弱,无法自主调整至头位。脐带过短或缠绕也会限制胎儿运动。
3. 母体骨盆结构
骨盆狭窄或形态异常时,胎儿头部不易入盆。经产妇腹壁松弛使胎儿更易处于不正体位。胎盘前置覆盖宫颈口时,阻碍胎头下降固定。
4. 其他影响因素
长期卧床减少重力作用下的胎位调整,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肌张力。既往腹部手术史造成的盆腔粘连也会限制胎儿活动。
纠正方法包括膝胸卧位操每日2次、艾灸至阴穴刺激胎动、外倒转术等医疗干预。孕30周前多数胎位可自然转正,34周后持续不正需评估分娩方式。建议定期产检监测,避免长时间仰卧,选择侧卧位睡眠促进胎儿旋转。
胎位不正需结合孕周和具体原因处理,多数可通过体位调整改善。孕晚期持续异常需由产科医生评估阴道分娩风险,必要时选择剖宫产确保母婴安全。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胎儿自然转位,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