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常见原因有不洁性接触、共用卫生用品、免疫力低下、阴道微生态失衡、医源性感染等。1、不洁性接触:
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阴道毛滴虫可通过性伴侣携带者直接传播。男性感染后常无症状,易造成反复交叉感染。治疗需伴侣同步用药,避免再次接触传染源。
2、共用卫生用品:
接触被污染的浴巾、坐便器等可能间接感染。滴虫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公共场所需注意个人防护。日常应避免共用私人物品,衣物需高温消毒。
3、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易感。免疫力下降会削弱阴道黏膜防御功能,使滴虫更易定植。控制基础疾病、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4、微生态失衡:
频繁阴道冲洗或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乳酸菌群,失去抑制滴虫繁殖的酸性环境。可能伴随分泌物增多、异味等症状。恢复菌群平衡需停用刺激性洗剂,必要时使用益生菌制剂。
5、医源性感染:
消毒不彻底的妇科器械或操作可能带入病原体。进行宫腔镜等侵入性检查后出现异常分泌物需警惕。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可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滴虫性阴道炎需注意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避免穿紧身化纤衣物。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游泳后及时清洗外阴,月经期勤换卫生巾。出现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伴外阴瘙痒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镜检,确诊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定期复查确保病原体彻底清除,防止转为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