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复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检查、膀胱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复查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发症。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腺性膀胱炎复查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炎症活动。尿常规检查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适合作为定期监测手段。若结果显示异常,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情况,是诊断和复查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方法。检查可发现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滤泡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对于可疑恶变区域,可在镜下进行靶向活检。膀胱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评估膀胱壁厚度及有无占位性病变,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膀胱壁层次结构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病变范围、排除肿瘤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复查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方法。
4、尿流动力学检查:
尿流动力学检查用于评估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特别适用于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通过测定尿流率、膀胱压力等参数,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功能异常。该检查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5、病理活检:
对于病变持续存在或加重的患者,需通过膀胱黏膜活检获取病理学证据。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鉴别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等疾病。病理检查是确诊和评估病情的重要依据,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腺性膀胱炎患者复查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戒烟限酒,保持会阴部清洁。复查频率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个体化制定,通常治疗初期每3-6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延长间隔。出现血尿加重、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