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康复训练、疼痛管理、饮食营养和定期复查五个方面。1、伤口护理:
术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每日观察有无红肿渗液。使用医用敷料覆盖,避免沾水或摩擦。若发现伤口发热、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需立即就医。遵医嘱按时更换敷料,拆线前禁止自行处理伤口。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以防感染。
2、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足趾屈伸活动预防血栓,2周后开始踝泵训练。6周内避免负重,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物理治疗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如跟腱牵拉、抗阻内翻等。康复周期约3-6个月,训练强度需根据影像学愈合情况调整。
3、疼痛管理:
术后48小时内冰敷可减轻肿胀,每次15-20分钟。医生可能开具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消炎镇痛药。夜间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使用支具固定减少移动痛。持续性剧痛或突发刺痛需排除内固定松动可能。
4、饮食营养:
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骨痂形成,每日补充60-80克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钙质每日需达1000-1200毫克,可通过牛奶、豆腐获取。维生素D3辅助钙吸收,建议每日晒太阳20分钟。戒烟限酒以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拍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进度。内固定物通常1年后取出,骨质疏松患者需延长观察期。复查时需检查关节稳定性与活动范围,必要时调整康复方案。出现异常声响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诊。
术后3个月内建议使用助行器减少患肢负荷,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足部。可进行低强度上肢运动维持心肺功能,如坐姿哑铃训练。康复中期可尝试水中行走减轻关节压力,后期逐步过渡到骑自行车等非冲击性运动。心理上需建立合理预期,避免过早恢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家属应协助完成日常起居,注意防跌倒措施如清除地面障碍物、浴室铺设防滑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