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牙出现黑色斑点可能与色素沉积、龋齿等因素有关。黑色斑点主要有牙菌斑附着、牙釉质发育不全、龋齿早期表现、外伤后色素沉着、饮食染色等原因引起。
1、牙菌斑附着
乳牙表面长期清洁不彻底时,食物残渣与细菌混合形成牙菌斑,可能呈现黑色或褐色斑点。家长需用婴儿专用软毛牙刷蘸温水轻柔清洁,避免使用成人牙膏。若伴有牙龈红肿,可遵医嘱使用儿童含氟牙膏辅助清洁。
2、牙釉质发育不全
孕期营养不足或婴幼儿缺钙可能导致牙釉质矿化不良,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色凹陷或斑块。这种情况需加强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哺乳期母亲应保证钙质摄入。牙科医生可能建议局部涂氟保护剂如氟化钠甘油糊剂预防龋齿。
3、龋齿早期表现
奶瓶龋常见于长期夜间喂奶的婴幼儿,初期表现为牙颈部出现黑点并逐渐扩大。需立即停止夜间含奶瓶入睡习惯,改用白开水替代。牙科治疗可采用氟化氨银溶液局部涂抹,严重时需进行乳牙树脂充填。
4、外伤后色素沉着
乳牙受到撞击后可能引起牙髓出血,血红蛋白分解导致牙齿变色。轻度变色可观察暂不处理,若伴随牙齿松动需就诊排除牙根折断。对于影响美观的前牙变色,牙医可能建议乳牙预成冠修复。
5、饮食染色
进食深色食物如蓝莓、葡萄或铁剂补充可能造成暂时性色素附着。可用纱布沾温水擦拭牙齿表面,避免使用美白产品。长期服用中药制剂也可能导致染色,停药后多可自行消退。
家长应每日检查婴儿口腔,喂食后及时用纱布清洁牙龈与萌出牙齿。限制含糖饮食摄入,避免让婴幼儿长时间含着奶嘴入睡。建议萌出第一颗乳牙后6个月内进行首次牙科检查,之后每3-6个月定期复查。发现黑色斑点持续扩大或伴随牙齿缺损、牙龈肿胀时,需及时到儿童口腔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