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肠癌可能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贫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大肠癌早期症状主要有排便频率异常、粪便性状改变、腹部隐痛、不明原因贫血、短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等信号,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筛查。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频率突然增加或减少可能是早期信号。原先规律的排便变得不规律,可能伴随里急后重感或排便不尽感。这类改变通常与肿瘤刺激肠黏膜或导致肠腔狭窄有关。若持续超过两周无诱因改变,需进行肠镜检查排除病变。
2、便血或黑便
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提示左半结肠或直肠病变,暗红色血便多见于右半结肠。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氧化所致,但需与铁剂等药物引起的黑便鉴别。痔疮出血多为便后滴血,肿瘤出血常与粪便混合。
3、持续性腹痛
定位不明确的隐痛或胀痛可能与肿瘤局部浸润相关。当肿瘤导致肠梗阻时会出现阵发性绞痛伴腹胀。疼痛多集中在脐周或下腹部,进食后可能加重。这种疼痛服用常规胃肠药物缓解有限。
4、不明原因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右半结肠肿瘤更易引发隐匿性出血。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下降、血清铁蛋白降低,但无月经量过多等明确失血原因时需警惕。
5、体重短期下降
6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引起重视。肿瘤消耗、食欲减退、营养吸收障碍均可导致体重下降。可能伴随味觉改变、早饱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这种消瘦往往与饮食控制或运动量增加无关。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有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风险。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消化内科,通过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切除等微创方式根治,预后显著优于晚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