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肠癌可通过胃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症状观察等方式发现。胃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隐痛、排便习惯改变等非特异性表现,建议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1、胃镜检查
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同时进行活检病理确诊。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检查一次,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者需缩短复查间隔。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过程中医生可能使用镇静药物减轻不适。
2、粪便隐血试验
通过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血液,辅助判断肠道出血情况。连续3天留取不同部位粪便样本送检,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该方法无创便捷,适合大规模筛查,但受饮食和药物影响可能出现假阳性,检查前3天需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
3、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CA19-9等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消化道肿瘤,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部分早期胃肠癌患者标志物水平可正常,而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动态监测数值变化比单次检测更有意义,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半年检测一次。
4、影像学检查
超声内镜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CT或MRI有助于判断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扩散。增强CT能显示胃肠壁增厚、管腔狭窄等间接征象,PET-CT对远处转移灶检出率较高。影像学多用于确诊后的分期评估,单独作为筛查手段敏感性不足。
5、症状观察
持续性上腹疼痛、吞咽困难、呕血黑便、体重骤降、贫血乏力等均需警惕。早期症状易与胃炎、溃疡混淆,若常规治疗2周无改善应进一步检查。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便条变细、里急后重感可能是直肠癌信号。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有胃肠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吸烟饮酒者、喜食腌制熏烤食物者定期进行胃肠癌筛查。日常注意饮食规律,减少高盐、霉变食物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腹部包块、持续消化道症状时须及时就医,避免将早期症状误认为普通胃肠炎而延误诊治。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完善基因检测等个性化评估,制定手术、化疗或靶向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