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监测血糖、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腹泻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胃肠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肠道感染、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选择低纤维、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蒸蛋等,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预防电解质紊乱。若腹泻严重,可暂时禁食4-6小时后再逐步恢复进食。
2、补充水分
每腹泻一次需额外补充200-300毫升液体,优先选择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米汤。避免含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观察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为宜。合并呕吐时需更频繁少量饮水,必要时使用补液盐冲剂。
3、监测血糖
腹泻期间血糖波动风险增加,需增加监测频率至每日4-7次。特别注意夜间及餐前血糖,警惕低血糖发生。若血糖持续超过13.9mmol/L或低于3.9mmol/L,需调整降糖方案。记录血糖值与腹泻次数供医生参考。
4、使用药物
细菌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调节肠道菌群。严重水样便可用洛哌丁胺胶囊短期控制症状。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胰岛素治疗者需咨询医生调整剂量,口服降糖药患者可能需暂时停用二甲双胍片。
5、就医治疗
出现发热、血便、持续呕吐、意识模糊或腹泻超过48小时无缓解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进行粪便常规、血酮体等检查,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长期反复腹泻需排查糖尿病胃肠病变,必要时进行胃排空或结肠传输功能检测。
糖尿病患者腹泻期间需每日测量体重,体重下降超过5%提示严重脱水。注意肛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腹部受凉。康复后逐步恢复常规饮食,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记录腹泻诱因以便后续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