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效果不明显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由于血液中游离胆红素过高沉积到皮肤、角膜中而出现的黄染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周内通过正确的喂养就能自然退去,无需任何干预的必要,只要做到让宝宝多吃奶、多排大便即可。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通过照射蓝光等进行综合治疗,也不是吃一两次益生菌就能解决问题的事儿。
图片来自网络
过敏性疾病——效果有限
近年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哮喘、湿疹等)的发病率普遍增长,这与当下环境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太过“干净”有很大关系(包括过度使用清洁剂、过度消毒等)。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爸爸妈妈们不妨让宝宝大胆地去探索大自然,在泥地里打滚、在沙土里挖坑……摸爬滚打的童年值得宝宝拥有。
图片来自网络
乳糖不耐受——对成人有效,对婴幼儿未知
在对成年人消化不良疾病的研究中,使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湿热链球菌可以减轻与乳糖消化不良有关的症状,但是成人的研究数据代替不了儿童。因此,益生菌是否能改善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情况?目前还缺乏有效性的证据。
牛奶蛋白过敏——不明显
宝宝如果牛奶蛋白过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医疗干预,更换治疗性奶粉,例如适度水解奶粉或是深度水解奶粉,避免因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情况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益生菌
长期服用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必须强调的是:益生菌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时、定量服用,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产生依赖感,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对身体造成危害。
真实案例:
■ 全球有至少 8 例鼠李糖乳杆菌相关性新生儿脓毒血症被报道出来,虽然这几个病例都有各自的危险因素,但无一例外都是长期过量地服用了益生菌;
■ 酵母菌引起的菌血症也屡有报道,这其中就包含我们熟知的布拉氏酵母菌;
■ 国内使用较多的蜡状芽胞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某些菌株被发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且具有一定的毒力和侵袭性,其潜在的公共卫生危险性已经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
要注意的是服用益生菌的同时不能和抗生素混用,也不能用超过40℃的开水冲服。益生菌再怎么说也是细菌,高温会将它灭活,而抗生素能将它全灭,如果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时也服用抗生素了,那么益生菌吃了也等于白吃。在某些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最好间隔2-3小时再服用益生菌。
益生菌
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补充?
对于健康的宝宝以及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只有被医生确诊有特殊需要的特殊人群,才要遵医嘱额外补充。
有研究证实,母乳中的益生菌占细菌总量的90%以上,对婴儿的营养摄取和健康都非常有利。母乳喂养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的发育。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除非有特殊的需要,也应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定时、定量补充。
想让宝宝的肠道建立一个良好的菌群环境,需要的是宝宝尽快拥有自我调节菌群平衡的能力,而不是让宝宝长期依赖外界而来的益生菌。爸爸妈妈们要知道,如果给宝宝长时间服用益生菌,会直接影响到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反而是一个适得其反的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小芯要再次强调的是
益生菌虽好,但不能滥用!
爸爸妈妈们要学会理智育儿,避免人云亦云
这个世界上没有“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能保健品
往期推荐
初芯国际月子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