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检查通常包括术前准备、局部麻醉、插入气管镜、观察取样和术后观察五个步骤。气管镜检查的具体步骤主要有术前评估、麻醉处理、镜体插入、病变探查、术后护理。
1、术前评估:
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出血风险。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药物过敏史及基础疾病情况。患者需禁食6-8小时,取下活动义齿,排空膀胱。
2、麻醉处理:
采用2%利多卡因进行咽喉部表面麻醉,通过喷雾或含漱方式使黏膜麻木。部分患者需联合静脉镇静,常用药物包括咪达唑仑等镇静剂。麻醉起效后咽喉反射减弱,可减少检查过程中的咳嗽反应。
3、镜体插入:
患者取仰卧位,经鼻或口腔插入直径约5毫米的纤维支气管镜。镜体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时需配合深呼吸,医生会同步观察气道黏膜形态。插入过程中持续给予氧气供应,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4、病变探查:
系统检查气管、支气管及各段分支,发现异常时可进行活检或刷检。对可疑病灶进行放大观察,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查过程中可进行肺泡灌洗,获取深部呼吸道分泌物标本。
5、术后护理:
检查后需禁食2小时防止误吸,密切观察有无咯血、气胸等并发症。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胸痛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常规使用镇咳药物缓解术后刺激性咳嗽,必要时给予短期抗生素预防感染。
气管镜检查后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术后三天内避免乘坐飞机或高原旅行,防止气压变化影响气道恢复。适当进行深呼吸锻炼促进痰液排出,睡眠时可垫高枕头减轻咽喉不适。出现发热超过38℃或咯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返院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