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可通过盐水漱口、蜂蜜水饮用、罗汉果泡茶、白萝卜汁含服、蒸汽吸入、穴位按摩等方式缓解。慢性咽炎通常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胃酸反流、病毒感染、用嗓过度等原因引起。
1、盐水漱口:
温盐水漱口能减轻咽喉黏膜水肿,每日3-5次可机械性清除分泌物。浓度以0.9%生理盐水为宜,避免高浓度盐水刺激黏膜。该方法对粉尘刺激或轻度炎症效果显著,需持续使用1周以上。
2、蜂蜜水饮用:
蜂蜜含抑菌成分和修复因子,60℃以下温水冲泡保护活性物质。晨起空腹饮用可形成保护膜,缓解干燥性咽炎。糖尿病患者慎用,连续饮用不宜超过2周。
3、罗汉果泡茶:
罗汉果苷具有镇咳抗炎作用,取1/4果壳沸水冲泡15分钟。对职业用嗓者喉部充血效果明显,可搭配胖大海增强润喉功效。体质虚寒者需配伍生姜片调节药性。
4、白萝卜汁含服:
新鲜白萝卜榨汁含硫化合物能分解黏液,每次含服5毫升缓慢咽下。针对痰黏难咯症状效果突出,胃溃疡患者应稀释后使用。冬季配合梨汁可预防咽干复发。
5、蒸汽吸入:
45℃热水蒸汽加入桉树精油3滴,面部距离30厘米吸入10分钟。能稀释咽喉分泌物,改善萎缩性咽炎黏膜血供。急性喉炎发作期禁用,操作时需防止烫伤。
6、穴位按摩:
按压天突穴、廉泉穴各3分钟促进局部循环,配合吞咽动作效果更佳。对神经性咽异感症有调节作用,孕妇需避开合谷穴。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经络调理。
慢性咽炎患者日常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热饮食。建议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换气功能,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上呼吸道抵抗力。长期声音嘶哑或咽部异物感持续不缓解者,需进行喉镜排除器质性病变。冬季注意颈部保暖,过敏体质者应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减少尘螨刺激。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伴发热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用药、退热处理、生活调整及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刺激、过度用嗓及合并其他炎症等因素引起。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用药前需通过血常规或咽拭子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避免滥用抗生素。伴随化脓性扁桃体炎时需延长疗程至10-14天。
2、局部用药:
含服西地碘含片缓解咽部灼痛,使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减轻黏膜水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可快速改善声嘶症状,但需注意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不宜超过5天。咽喉喷雾剂需避开进食前后30分钟使用。
3、退热处理:
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持续高热超过3天需排查是否合并肺炎等并发症。退热期间应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预防脱水加重咽干症状。
4、生活调整:
发病期间严格禁烟酒及辛辣食物,室内保持50%-60%湿度。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胃酸反流刺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高声喊叫。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控制鼻腔分泌物倒流。
5、中医调理:
风热犯肺证可用银翘散加减,肺胃热盛证宜选清咽利膈汤。穴位贴敷选取天突、大椎等穴位,配合少商穴放血疗法缓解急性症状。恢复期可用麦冬、玄参代茶饮预防复发。
急性期需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百合粥、雪梨羹,避免坚果等粗糙食物摩擦黏膜。每日用淡盐水漱口6-8次,晨起空腹饮用蜂蜜水润喉。保持每天7小时以上睡眠,冬季外出佩戴围巾防护。症状缓解后应逐步进行发声训练,避免长期噤声导致咽喉肌肉萎缩。合并胃食管反流者晚餐需提前3小时,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恢复期可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改善咽喉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