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水肿、认知功能障碍及器官损伤。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长期缺乏会引发多系统损害。1、生长发育迟缓:
蛋白质参与骨骼肌肉合成,缺乏时身高体重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典型表现为身高曲线下滑、肌肉量减少、头围增长停滞。需通过增加乳制品、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配合生长激素监测干预。
2、免疫力下降:
抗体和免疫细胞合成受阻,患儿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疾病。临床可见扁桃体萎缩、淋巴结缩小,疫苗接种效果降低。补充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的同时需预防继发感染。
3、营养性水肿:
血浆白蛋白降低引发渗透压失衡,特征为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水。这与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相关,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并逐步恢复饮食蛋白供给。
4、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递质合成不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脑电图可显示异常慢波,长期缺乏可能造成不可逆智力损伤。治疗需结合必需氨基酸补充及认知训练。
5、器官代谢异常:
肝脏蛋白质代谢紊乱引发脂肪肝,心肌收缩蛋白减少导致心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尿素氮降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阶梯式营养康复治疗。
预防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5-2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类、禽肉、豆类等生物价高的食物。哺乳期母亲应加强营养,幼儿期逐步引入蛋黄、肉泥等辅食。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需及时就医评估。轻度缺乏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中重度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