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嘴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因下颌急剧上翘而得名,学名翘嘴红鲌,别称大白鱼、翘嘴巴、鮊刺鱼等,我国除西北地区外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等中小型水体均有分布,下面来看一看大翘嘴藏在什么地方吧!
一、鱼种论述
翘嘴是常见的经济鱼种,学名翘嘴红鲌,别称大白鱼、翘嘴巴、鮊刺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红鲌属淡水鱼类,我国除西北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极富营养价值,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栖息环境
大翘嘴多藏在河湾、湖湾、库汊等水面宽、水草多、食物丰富的水域。翘嘴是中上层鱼类,喜在敞水区中上层追捕猎物,在有风浪时和早晨、傍晚有阳光照射到水面时尤为活跃,常成群结队的在敞水区追捕猎物,对水温适应性极强,冬季在干流或湖库的深水区集群越冬。
三、产地分布
翘嘴是常见的淡水鱼类,我国除西北地区外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等中小型水体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闽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黑龙江流域最常见,台湾岛各淡水河流、湖泊也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朝鲜半岛、东南半岛等地。
四、生活习性
1、广温性:翘嘴是广温性鱼类,生存临界水温0~38℃,最适生长水温18~30℃,摄食临界水温3~36℃,水温低于3℃时或高于36℃时将完全停止摄食,冬季在深水区集群越冬。
2、肉食性:翘嘴是肉食性鱼类,捕食凶猛且甚贪食,其中鱼苗期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为食,长至50克以上后则以小鱼、小虾等为食,偶尔也吞食少量植物嫩叶、果实等。
3、群居性:翘嘴是群居性鱼类,尤其是幼苗期和亚成熟期常成群结队在水体中上层觅食,成鱼期多单独活动,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有时甚至跳出水面捕食贴近水面低飞的昆虫。
弓背鱼是弓背鱼科、弓背鱼属淡水鱼类,别称东洋刀鱼、花刀鱼、鲍孔驼背鱼等,原产于泰国、缅甸、印度等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常作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下面来看一看弓背鱼和翘嘴鱼的区别吧!
一、鱼种论述
1、弓背鱼:弓背鱼是名贵淡水鱼类,别称东洋刀鱼、花刀鱼、鲍孔驼背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骨舌鱼目、弓背鱼科、弓背鱼属淡水鱼类。
2、翘嘴鱼:翘嘴鱼是常见淡水鱼类,学名翘嘴红鲌,别称大白鱼、翘嘴巴、鮊刺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红鲌属淡水鱼类。
二、形态对比
1、弓背鱼:弓背鱼体呈长刀形、侧扁,头部尖小,背似弓形隆起,前半身体幅宽,背鳍后变窄,至尾鳍呈尖刀形、微凹上翘,背鳍小且呈羽毛状,臀鳍和尾鳍相连成一体,腹鳍无或发育不完全,体色银灰褐色,由鳃盖后方至尾部并排几个镶白边的黑色圆斑。
2、翘嘴鱼:翘嘴鱼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并急剧上翘,鳞小,侧线明显,有腹棱,背鳍有硬棘,臀鳍长,尾鳍深叉形,体背浅棕色,体侧银灰色,腹面银白色,背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臀鳍灰白色。
三、分布范围
1、弓背鱼:弓背鱼原产于南亚及东南亚,广泛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我国云南也有少量分布。
2、翘嘴鱼:翘嘴鱼原产于亚洲,分布极为广泛,我国黑龙江、海河、黄河、长江、闽江、珠江等水系及海南岛、台湾岛等地均有分布,尤以黑龙江、海河、长江、闽江等水系最常见。
四、生活习性
1、弓背鱼:弓背鱼是肉食性鱼类,有侵略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水生昆虫、鱼类、甲壳类等为食,昼伏夜出,白天常藏匿在水底或石缝中不活动,到了夜间活动、觅食,雨季洄游至栖息地繁殖,卵产于水中植物的小丛中。
2、翘嘴鱼:翘嘴鱼是中上层鱼类,喜在敞水区中上层水域追捕猎物,冬季在深水区越冬,性凶猛且贪食,鱼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为食,长至50克以上后则以鱼类、虾类等为食,也吞食少量植物嫩叶、果实等。